立即下载
Hi~同学,来醴陵,解锁千年窑火新玩法
2025-11-03 17:46:10 字号:

Hi~同学,来醴陵,解锁千年窑火新玩法

10月下旬,“窑火新生代”株洲市陶瓷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系列宣讲会先后走进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与湖南工程学院。活动承载着醴陵陶瓷产业对创新的热切期盼,与高校师生展开深度交流,在校园中点燃了醴瓷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

在中南大学的宣讲会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华山鼓励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发言掷地有声,而学院在陶瓷材料领域的科研积累,更是与醴陵陶瓷企业对核心技术的迫切需求形成强烈共鸣。博士生方顺成带来的陶瓷3D打印技术;硕士生郑彤宇所在团队研究的低温烧结NTC热敏陶瓷电阻元件课题……这些都是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图片

创新不止于技术一端。在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盼棠书画坊”创始人陈雯以短视频传播陶瓷美学,“瓷码湘江”创始人李志林借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他们的经历让学子看到陶瓷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融合的广阔前景。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李卓设想的AI手绘转3D陶瓷DIY项目、学生潘丽莎对日用炻瓷的跨界设计探索……无不彰显年轻一代正以全新视角,重塑陶瓷产业的价值链条。

中南大学的硬核技术、湖工大的陶瓷特色、湖科大与湖工程的设计创新——这场跨校宣讲之旅,揭示了一个深刻转变:陶瓷产业创新正从单一技术驱动,转向技术、文化、商业模式的多维共振。恰如大赛设定的产品创新、技术赋能、营销破圈、文旅融合四大方向,共同勾勒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立体图景。

校地对接的深层逻辑,在于破解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双重课题。数智化升级、绿色节能、非遗IP产业化等,正是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核心诉求。而高校作为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学子们的奇思妙想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精准回应产业痛点:3D打印技术可降低个性化定制成本,AI与陶瓷的跨界能激活文化传播新路径,文旅融合项目则能拓展产业价值边界。

更可贵的是,大赛并非简单“以赛选优”,而是构建起从项目征集、创业培训、需求对接到落地扶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落地项目可享受公司注册、财税法务、市场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让学生创新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落地”;人才绿卡、政务金融等配套服务,更让青年人才愿意留下来、扎下根。

从长远看,“窑火新生代”大赛的意义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本质上是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成为醴陵构建“产业-人才-城市”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大赛以陶瓷产业需求激活人才活力,以人才集聚赋能产业升级,最终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共同成长。

当更多青年携项目与热情投身醴陵陶瓷产业,当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需求形成稳定合作,当校园创新生态与产业发展生态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正以产业为纽带,向年轻一代敞开怀抱。这种“带土移植”的模式,让创新项目在本土土壤中生根发芽,或将成为县域经济突破人才瓶颈的一条可行路径。

千年窑火不息,仰赖代代相传的技艺传承与匠心坚守;新时代薪火绵延,更需青春创新的活力。“窑火新生代”大赛正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让青春奇思妙想与传统产业碰撞火花,让3D打印邂逅陶瓷工艺,让AI技术赋能非遗IP,让跨境电商串联起千年瓷都与全球市场。醴陵陶瓷产业的“醴”想未来,终将在窑火与青春的交织中照进现实;而这种校地协同、产学共振的创新模式,也将为更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兰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