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农家书屋的未来在哪里
2025-04-23 18:50:03 字号:

农家书屋的未来在哪里

渌水时评

农家书屋的未来在哪里

评论员 廖建翔

今日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下乡时总习惯性到村部农家书屋转转,倒不是被书香吸引了,而是对乡村阅读总放不下心。

古人以芸香草藏书辟蠹,所以有书香之说。后来,书香不再限于藏书了,也泛指爱读书的社会风气和爱读书的家风。

图片

在电子产品的冲击下,有人说“农家书屋”实际利用率越来越低,造成资金使用浪费,部分地区更是因此被中央公开通报成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在醴陵乐之书店,狭小的空间内,门庭若市,家长带着小孩品读着新书,既有书香,也有咖啡香。

一边黯然失色,一边“充电”忙。原因何在?答案是,读者需求变了。

图片

我市公共阅读空间主要包括公立图书馆、农家书屋、实体书店等。城市馆建相对完善,利用率较高,2022年、2023年全市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分别为43.7万册、116万册,接待入馆读者分别为73万余人次、140万余人次;乡村书屋基本达标,除少部分书籍通过其他途径受捐外,几乎全由上级配备。2024年上线了湖南数字农家书屋平台2.0版,扩大了数字图书资源共享面,但效果有限。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家书屋房门紧闭、书柜蒙尘的现象已少见,但缺少翻阅痕迹和书卷气的书屋仍然存在。

我们承认,现代科技对传统公共阅读空间形成一定冲击,真正让农家书屋发挥效用,还得顺应时代发展将一些体制机制理顺起来。

图片

每个行政村的人口规模、经济条件不一,基于农村公共阅读资源的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每个行政村都拥有一所农家书屋,但普遍存在有阵地缺服务,如果能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整合资源,以片区为单位打造重点农家书屋,变资源分散为集中,效果会大不一样。其次,我市历史建筑、古宅子并不少,如何平衡“护”与“用”,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建筑蕴藏着一个地方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适时转变公共阅读空间的现有形态,让历史建筑引入图书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和服务功能,融入现代生活,调动“老建筑”更多的功能,在活化利用方面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再次,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鼓励探索“图书+” “+图书”的多元模式,鼓励企业、高校、公益组织参与共建,与公益阅读推广机构、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纳入文旅融合项目,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让生动有趣的图书资源和阅读活动使其重焕新生。

我们可以看到,乐之书店的建立,实际上是“新华系”书店探索实体书店转型的新路径,改革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在深化改革的今日,也期待农家书屋来一场“蝶变”,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蒋百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