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印象之三
渌江,浩荡的文化之源
曾玄风
有时在想,不要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见识、才有才情、才有思想。其实,有时一条小河,也估摸比我们更有趣味,更有故事。
李白在河边乘船后,还未站稳,一边趔趄,一边遥对友人深情吟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陆游从河里舀一桶清水,铺纸研磨,不假思索,一笔一画写下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辛弃疾沿着小溪走来,看见“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吟哦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限感慨。这些,河流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当下的我们,谁又会在一条默默远去的河水边,去认真体会其间的朋友深情、人生哲理和生活情味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流的不仅是水,流的是时间,或是文化,还是先贤哲人的智慧。
渌江日夜流淌,不言不问。不问江淹为何屡立战功改封醴陵侯晚年作品命名《醴陵集》与醴陵结缘却未能踏进醴陵半步“江郎才尽”又为哪般,不问红拂为何能慧眼识英才一见钟情就与乱世英雄生死相依至死无悔长卧西山是青山埋香还是李靖有幸,不问“无住禅师”昙晟大师为何选址云岩寺传经讲佛携弟子开创曹洞宗初衷何在深居山间一篇《宝镜三味歌》能否排遣寂寞看破红尘。可渌江,一直在这种不问不言但心知肚明中,还始终看着并惦记这样的时空交错、文化交融——
她,思念朱熹。理学大师朱熹带着“格物穷理”的理念,与主张注重力行、行至言随的张轼,会辩在渌江之边。你争我论,潇洒不羁,你言我语,思辨激荡。动容时、忘情处,两人便随性随心,随手捡起脚下的石子,抛向江心,激起圈圈涟漪,那就是智慧的推波、思想的逐浪。“朱张会讲”成为人文佳话。也许是不舍这条渌江河吧,时隔27年,朱熹重返醴陵,已是物是人非,不禁感叹:“临深履薄量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篇。”
她,钦佩东莱。浙东大儒吕东莱历尽千辛,匆匆西来,本想与朱熹会讲,却不料朱熹已飘然远去。东莱先生并没有立即离开,大抵是留恋醴陵水秀山美,便在渌江边上,创东莱书院弘扬学说,醴人望风景从。说不定,东莱先生遇到难解之题时,也会在月朗星稀、幽深寂静的夜晚,漫步江边,面对江水滔滔远去,慢慢品味孔子临水而作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后豁然开朗,捻须含笑,满载而归。此情此景,何其美妙,难怪乎,东莱会在自己珍贵的人生中,痛心割下三年时间,寓居醴陵,继续破解夫子那千年难破的玄妙命题呢。
她,眷恋阳明。明朝主观唯心主义大师王阳明与醴陵结缘,被贬至贵州时,途径醴陵不忍离去,便留宿泗洲寺。好在,醴陵学子没有因为他与朱熹的理论冲突而加以排斥,相反,博学多才的他受到了醴陵学子的青睐,应邀四处传经讲学。想必,王阳明初来醴陵的那份落寞与郁愤,早已付之渌水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造访渌江边上的西山时,会写出“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的诗句来;要不然,时隔三年,王阳明再次路过醴陵,依然还会放慢脚步,重住泗洲寺。这份不舍,谁人能懂,唯有渌江而已。
她,叹服宗棠。自命不凡的左宗棠仕途失意后,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因缘巧合掌教渌江书院,为这“名教乐地”注入活力。他整肃院规,从修身齐家入手,督勉学风;从删除四书五经的空洞说教、增加兵法农经的实地演练入手,优化教风。短短数月,渌江书院便清风朗朗、生机勃勃。左宗棠在渌江书院这一“转运之地”,因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得到陶澍的赏识,慢慢走向人生巅峰。这段时日,左宗棠依山傍水、养精蓄锐,正是他整装待发终成大器的人生放空,为“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一神话,谱写了破书万卷、心忧天下的序曲。因厚积而薄发,因机缘而破局,渌江就是这样开心地见证着左宗棠开始人生的逆袭。
她,守护书院。渌江对临水而建的渌江书院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很淳朴的。她一直守护渌江书院,历经春秋冬夏,不离不弃,从创办到改办到修缮,每一次蜕变,河水总是在默默关注,静静助力。渌江河对书院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举一动再也熟悉不过了。拾级而上的山道,绿荫如盖的千年古樟、水味甘醇的洗心泉,独具匠心的内部构建,光耀故里的宋名臣祠,青山埋香的靖兴寺,全部映照在波浪的皱褶里,如同母亲把子女的脉搏暖暖地、牢牢地揽在怀里。书院原本是读书的地方,一旦被渌江河水细细哺乳,赋予其思想的光芒,那就会变成精神家园;醴陵学子大多本只有修身齐家的梦想,一旦被渌江河水慢慢“怂恿”,涂抹上“经世致用”的色彩,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那就会成为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令母亲河欣慰的是,重修渌江书院已大功告成,渌江书院重塑醴陵的文脉地标,实现了从“景点”到“国保”的华丽转身,打造了醴陵的文化坐标,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渌江,绝不仅仅是一条自然之河,而是一种文化源头,更是一种生命,一种比任何生命还要持久、还要强大的孕育文化的生命。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兰薇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646946/53/1471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