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这火光,映照过汉唐的釉色,也温暖过明清的匠心,如今,它正点亮着醴陵陶瓷通往世界舞台的航路。值此2025醴陵瓷博会即将启幕之际,特推出《醴瓷出海》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醴陵日用瓷、艺术瓷、陶瓷新材料、陶瓷装备等行业,如何在国际市场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晨雾尚未散尽,醴陵陶瓷企业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声已早早打破宁静。一块块不起眼的瓷泥,历经成型、烘干、窑火烧制等数十道工序,蜕变为色彩缤纷的杯碗盘碟。这些带着醴陵温度的日用瓷,将发往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及醴陵陶瓷,釉下五彩声名远扬,但撑起产业半壁江山的,却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炻瓷。它托起全球三分之一的“饭碗”,让“醴陵制造”稳稳端上世界餐桌。
从零到一:炻瓷出海的破局
20世纪80年代,醴陵嘉树镇的陶瓷产业在市场浪潮中举步维艰,乡办瓷厂仅靠烧制陶罐、火缸维持运转。转机源于一次广交会:嘉树乡联营瓷厂负责人接触到釉色丰富、耐机械洗涤的炻瓷,敏锐察觉到其与国际市场的适配性。
当时仍是嘉树乡联营瓷厂技术工人的许君奇,扛起转产炻瓷的重任。没有现成技术资料,他便联合科研人员从零起步,反复调试瓷泥配方、优化烧制工艺。历经上千次试验,合格的日用炻瓷终于在醴陵的窑火中诞生,嘉树乡联营瓷厂更名为嘉树炻瓷厂,为后续出海埋下关键伏笔。
(与外商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
1994年,面临困境的嘉树炻瓷厂迎来转折:已成长为厂长的许君奇牵头与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合资,成立醴陵首家中外合资陶瓷企业“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合资不仅带来资金,更打破了乡办企业的束缚:生产线从4条扩容至19条,产能激增18倍;1995年拿下自营出口权,彻底摆脱对贸易公司的依赖;1997年首次亮相广交会,即便仅有半个展位,仍凭借优质产品拿下上百万美元订单,让醴陵炻瓷第一次被欧美市场记住。至此,醴陵炻瓷的出海之路,迈出了从“0”到“1”的坚实一步。
“我那时候取‘华瓷’这个名字是藏着一点野心的,‘华’代表中华,‘瓷’代表中国China。‘华联瓷业’就是要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华联瓷业董事长许君奇说。
此后,华联瓷业持续加速技术迭代与产能升级,成为醴陵日用瓷出口的“领头羊”。为满足国际市场对品质的严苛要求,企业自建实验室攻关釉料配方,引进国外自动化设备。2018年,国内首条采用全国产设备的“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在华联瓷业玉祥一厂投入使用,将传统30多项工序缩减至7项,产品合格率提升至80%以上,日产能达6万件。2021年,华联瓷业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中部陶瓷上市企业。
如今,华联瓷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出口日用陶瓷制造商,产品扎根宜家、沃尔玛等国际商超,出口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2025年上半年,华联瓷业出口额超2.15亿元。
协同发展:产业集群的崛起
在华联瓷业的带动下,嘉树镇的日用瓷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如今,这里每年有超3亿件炻瓷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半数以上炻瓷生产企业有出口业务,涌现出益嘉、恒辉、高峰、凯维、华旺等一批优质企业。其炻瓷产量占全国市场的60%、全球市场的30%。2024年嘉树全镇炻瓷出口总额约28亿元,当地近半数村民依托陶瓷产业就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格局。
益嘉瓷业作为醴陵炻瓷出口的中坚力量,深耕海外市场十四载,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澳洲、中亚、东北亚及中南亚等多地。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俄罗斯、东欧等新兴市场,2024年,企业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2025年以来保持20%的增速,这一增长主要主要得益于欧洲、澳洲市场需求,以及中高端色釉炻瓷新品的市场突破。
“《厚土》系列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不仅拥有釉色方面的独家发明专利,更以‘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为设计理念,融合科技与文化内涵,深受海外客户认可。”益嘉瓷业董事长、醴陵市炻瓷产业协会会长谢泉英表示,益嘉瓷业的核心优势始终聚焦于自主研发、创意设计与严苛工艺。为持续强化竞争力,公司正持续加大资源投入,重点强化研发与设计人才梯队建设,并致力于推动品牌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同为嘉树镇炻瓷企业的凯维陶瓷,其出海历程折射出中小企业的成长韧性。凯维陶瓷凭借窑变釉工艺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竞争力。“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成型、喷釉等工序都加入了自动化设备,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大幅提高,成本显著节约。”凯维陶瓷总经理邱力敏表示,陶瓷生产的每一个关键工序都进行了自动化赋能,生产结构灵活,可以承接各类订单。
醴陵陶瓷企业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老客户的返单率和采购量双双下滑。面对困境,凯维陶瓷正尝试开拓新兴市场,“不能再依赖欧美市场,我们会根据当地需求调整产品定位,在南美等地区发掘新的突破口。”
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上,产业协会成为“抱团取暖”的关键纽带。醴陵市炻瓷产业协会的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嘉树镇炻瓷产业协会。作为推动行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协会积极组织企业集体参展、共享检测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协调产能配置,助力多家企业成功开拓新兴市场。
“物流成本高、品牌认知度低,是炻瓷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唯有抱团才能降低风险。”协会会长谢泉英表示,协会正在系统规划未来发展路径,推动醴陵炻瓷产品走向高端化、市场实现多元化、营销加强品牌化,积极申创“中国炻瓷之乡”,并规划建设“嘉树炻瓷产业园”。通过这些努力,协会力争实现出口额年增长10%以上,每年新增出口企业不少于1家,并持续拓展和做强东欧、中亚等国际市场。
醴陵市炻瓷产业协会党总支书记姚先君表示:“瓷博会是行业交流的关键平台,我们协会每届必赴,并已连续三年承办炻瓷设计创新大赛。我们期望借此联通国内外市场,深化与同行的交流,共同推动醴陵炻瓷品牌迈向更广阔的舞台。”据他介绍,2025年瓷博会期间,协会将组织23家会员企业,以360平方米的联合展位系统展示新器型、新釉色产品,集中呈现产业创新成果,持续提升“醴陵炻瓷”的区域品牌影响力,“作为本地产业的中坚力量,我们很高兴能为本次盛会提供展品,贡献一份力量。”
多元突破:迈向全球中高端市场
除了中小企业集群,醴陵还有深耕中高端市场的龙头企业,陶润实业是典型代表。公司营销总监蒋忠明介绍:“陶润从成立之初就锚定出口,产品以西餐餐具为主,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
陶润实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窑变釉技术。“早期炻瓷只是简单彩绘,现在我们通过创新工艺,让反应釉产品既有新颖装饰效果,又兼顾功能性。”蒋忠明表示,这种工艺虽增加了生产难度,却成为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环保也成为陶润实业的出海加分项:“欧洲市场对环保要求严格,我们反而靠这一点获得了更多认可。”
2024年,陶润实业出口额达4000万美元,2025年预计增长15%。“市场动荡时,头部企业的实力和客户稳定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攻克新产品,还能保证品质。”蒋忠明介绍,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企业为快速响应高端客户定制化需求搭建的严格的研发与生产体系;国产设备的升级更成为成本优势的关键,“中国供应链进步巨大,国产设备性价比高,我们的自动化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从海关数据来看,醴陵日用瓷的出海态势虽有波动,却始终保持强劲韧性。2025年上半年,全市日用陶瓷出口额达119135.2万元;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仍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五大市场占比超50%。华联瓷业、陶润实业、华联溢百利、仙凤瓷业等企业,共同筑牢醴陵日用瓷的出海“基本盘”。
如今的醴陵日用瓷出海,早已不是单一企业的“孤勇”,而是“龙头引领、集群发力、协会赋能”的协同作战。从华联瓷业的炻瓷探索,到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术升级;从中小企业的代工突围,到陶润实业的中高端突破,再到“醴陵炻瓷”区域品牌的集体发声,醴陵正以多元姿态改写全球陶瓷市场格局。
一捧瓷泥,经醴陵窑火淬炼而成“世界饭碗”。未来,随着新兴市场的持续开拓、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以及“中国炻瓷之乡”品牌的深化打造,这座千年瓷都的出海故事,还将在品质升级与全球布局中,迎来更精彩的篇章。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佳欣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646943/60/1531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