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毛瓷”的匠心,到母亲的悲壮,醴陵这座小城为何令人热泪盈眶?
2025-08-30 17:07:28 字号:

从“毛瓷”的匠心,到母亲的悲壮,醴陵这座小城为何令人热泪盈眶?

记得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她居住的城市:“我喜欢它的理由源于我自己的熟悉。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最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

是的,我默默地读着,记下了这段话。她精准地说出了我对醴陵这座城市的感情。

图片

我在这里出生,我在这里成长。我无数次踏过渌江桥的青石板,也无数次听过陈盛芳捐资修桥的义举;陪远方的亲友,去过李立三故居“芋园”,为他一生历经坎坷,不改初心而唏嘘感慨;记不清多少回经过先农坛的那条路,红色房子留下历史沧桑,我一次又一次地回眸凝望。

曾经也向往过远方,也在外面的城市工作过。但后来,我还是选择回到醴陵,一晃多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几乎去过醴陵所有的红色景点,红色的印记,更是深深地刻在一个写作者的心中。

我对这片红色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是那么的熟悉。所以,我曾以为,醴陵红色文化故事创作,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

可是,这都是以为。其实,历史浩如烟海。你以为李立三的故居里,仅仅是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吗?你可知道,3个月的“立三路线”错误,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去深刻反思、纠正?并留下铮铮话语:“共产党人不讲个人的面子,只讲人民的面子!”你以为南四区苏维埃民间纪念馆墙上,刻着那些牺牲的1000余名革命烈士名字,他们仅仅是一个个数字吗?你可知道,多少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他们同样为人母、为人父、为人子……他们同样有热烈的青春和不舍的情感!你以为经过的那条“升熙路”,它仅仅是一个地名吗?你可知道,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的蔡升熙,牺牲时只有26岁?你以为醴陵的瓷器,仅仅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吗?你可知道,它留下的“毛瓷”传说?你以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起伏的一生,是命运的安排吗?不,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的选择……

图片

当我真正沉下心来,把我走过的地方,再慢慢地走一遍,去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我在深夜细细地查阅大量的史实资料,才真正了解了这片红色土地上,那些人,那些事。下笔的时候,比平日更凝重,才知道,红色文化故事创作,就如去学习时,知名专家说的那样,是“戴着脚镣跳舞”,跳得并不是那么轻松。学习、集思广益、一遍遍地打磨、修改,醴陵红色故事团队组织人员、创作人员、宣讲人员,每个人都全力付出,只想让那束光芒,能够更亮、照得更远。

我去过位于醴陵明月镇的南四区苏维埃纪念馆,馆长给我讲过当地人耳熟能详“智救党代表”的故事。但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时,我查到了一位21岁的“小人物”李用桂,她是一位母亲,牺牲时,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当敌人把梭镖直接刺入她的腹部时,她担心孩子,用手一把抓住梭镖,手指被割得快要掉下来,也死死不肯松手。史料很短,深夜,我揣摩着一位母亲的心情,去创作这个故事,打字时,眼泪不停地“啪嗒啪嗒”掉在电脑键盘上。

作家冰心写过,有一次,幼小的她,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冰心的前额,温柔地、不容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坚定!这就是她的爱,不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你是我的女儿。

是的。这就是母亲的爱,不带任何条件,付出全部。为了革命,李用桂选择了慷慨激昂,以身赴死。可是,作为一位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也被敌人残忍地杀害,她肝肠寸断,痛苦于没有保护好他!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母亲,她的爱,不能两全,这是何等地悲壮,又何等地伟大!

如果说,李用桂的故事是悲壮的,那么,“毛瓷”的故事,则是振奋的。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独特的工艺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1974年,醴陵接到制作“毛瓷”的任务,开创性地采用工艺极其复杂的“三烧制”三次进窑工艺。釉下彩双面有花,在当时的制瓷业也尚无先例,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醴陵不仅出色地“交卷”,更用精益求精地技艺,创造了新的传奇。璀璨光芒,为什么在醴陵绽放?只不过是“守住匠心”,久久为功,不改初衷;以创新为要,不断进取。正因为“匠心精神”代代传承,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图片

笔太小,故事太多,时代太大。我们走啊走,只想把醴陵的故事,慢慢讲给你听。而这座城市于我,不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熟悉与爱恋。它的每一寸红色土地,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书里写着个体的悲欢与信仰的抉择,而这些,共同编织成了一个名为“故乡”,更是“家国”的梦。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洁

编辑:蒋百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