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开中国地图,在我国南海的位置上,一条众所周知的U形断续线标绘了我国南海海域的疆界。这条南海断续线的划定,见证了中华民族建立海权、维护海权的壮阔历程,为我国南海主权的确立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据。最初的南海断续线(又称南海11段线)划定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醴陵地理学家——傅角今。
傅角今(1895-1965)1912年入渌江中学(同年并入长郡中学,现醴陵市第一中学前身),192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远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主修地理学。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继任国民政府内政部技正、方域司司长,主管国土疆域,1947年挥笔划定南海U型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兼地理系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编著有《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琉球地理志略》《湖南地理志》《重划中国省区论》《世界石油地理》等。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负责南海各岛屿的受降事务。194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方域司,傅角今任司长,主持政区划分、国土疆界管理等事宜。1947年,傅角今组织召开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会后,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是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
《南海诸岛位置图》将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礁、暗沙、浅滩167个名称进行详细标绘;明确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曾母滩改名为曾母暗沙,包含在我国海疆线之内;并在南海海域标定了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是我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1948年,内政部方域司将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公开发行,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早全面命名并公开出版南海地图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并多次发表声明,重申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不可侵犯的主权,经政府审定出版的中国地图同样标绘了这条南海断续线。2000年,中越签署《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确定了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海洋分界线。此后,在地图上删去了北部湾的两条段线,十一段线改为如今的“九段线”。
傅角今担任方域司司长期间,除了主持勘测中国南海疆域,还亲自带队考察中缅边界,领导尖高山至南定河620公里的中缅国界线勘测工作,提出葱岭(帕米尔高原)、江心坡、萨彦岭、江东64屯以及琉球群岛等本属中国领土的依据,恢复了我国版图轮廓“南北长于东西”的本来面目,其成果保留在《重划中国省区论》一书中。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雨琴
编辑:刘新文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646942/66/1522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