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稻田上,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宽敞平坦的机耕路纵横交错,收割机在田间自由驰骋。在醴陵石亭镇樟树村千亩示范片,连成一片的广袤良田代替了原本零零散散的低产田,整齐划一的田埂代替了杂乱无章的小道,坚实的机耕路让大型农机畅通无阻,播种、打药、收割全都可以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高效便捷。
如此良田是如何建成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随着醴陵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一道,实地探访了正在建设中的醴陵市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项目(核心示范区)。
小丘改大丘,粮田变良田
秋粮陆续收获入仓,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时机。在泗汾镇陈家陇村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2期建设现场,7台挖土机同时作业,正进行耕作层剥离。将耕作层挖开后,挖高填低、平整土地,之后再将耕作层重新填充,一块规整的新田才算初具雏形。
“每天有7台挖掘机在进行田块整治,有4个班组,60多个人正在现浇渠道,”项目现场负责人朱从炎介绍,目前核心示范区已完成田块整治300多亩,渠道11公里,机耕路3千米,项目总进度已经超过85%。
醴陵市农业农村局建设股负责人郭勉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的是核心示范区二期,范围涉及陈家垅村和何田社区。项目在今年4月份启动,总投资约960万,计划田块整治1586亩,建设骨干山塘2座,灌溉渠10.59公里,灌排渠2.27公里,整修机耕路3.6公里,预计12月完成建设。
施工之前,陈家垅原先的农田土地高低不平、杂乱无章,收割机开不进来,甚至有部分田地因为基础设施不达标,难以耕作,被迫抛荒。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开启,对田地进行了平整和重新划分,“小田改大田”,修整机耕路,新建的水渠贯穿每一块田地。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田块规整如方,道路笔直成行,水渠纵横成网的美好良田。
旱能灌、涝能排,粮食丰收有保障
在左权镇将军村,建新组灌排渠同样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工人们正在进行装模现浇混凝土渠道作业,大家淘沟渠、拌泥浆、补石缝……现场施工氛围一片火热。据了解,此处建设的灌排渠属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的2024年增发国债高标项目,总长2.3公里,宽1至2米,项目建成后,能惠及将军村600余亩农田,实现旱涝保收。
“我们将原来宽1米左右的土渠,改造为宽1到2.5米的水泥灌排渠,还设置了蓄水设施,改造之后,会增加整个渠道的泄洪能力和灌排能力。”郭勉介绍,原先这里的土渠常年有淤泥堵塞、杂草杂树生长,影响渠道的行洪,周边道路、田地经常受到漫水的影响。改造之后,硬化过的水渠不会被淤泥和杂草堵塞,新建的灌溉与排水设施如同精密的“血管”,旱能灌,涝能排,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据了解,2024年醴陵市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总投资约2610.53万元,共计建设1.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涉及4个镇7个村,左权镇将军村正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前期规划的时候,划定片区,进行高标摸底,征求了村上的意见,灌排水渠是他们迫切需要的农业设施。”郭勉介绍。
在建两万亩,亩产上千斤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醴陵市一直以来都有省、市专项资金项目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不需要花费一分钱。“现在连成一片了,可以用上无人机,收割机进来也容易了。真的方便了我们种田的,亩产提高到了一千多斤!”石亭镇樟树村种田大户、裕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程细章承包的300多亩地,最近完成了晚稻收割,对于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他深有体会。
据了解,2023年石亭镇樟树村千亩示范片项目总投资623.59万元,耗时6个月,土壤改良917.25亩,田块整治917.25亩,建设骨干山塘3座,灌溉渠6665米,灌排渠1280米,整修机耕道2550米。
据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醴陵全市现有耕地62.34万亩,2011年—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13万亩,改造提升3.1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6%。
“2024年在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05万亩,总投资5716万元,预计2025年完工。”郭勉表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抢抓晴好天气,利用好农歇期的有利时间,加快工程推进速度,争取在来年春耕之前,完成项目所有建设,为来年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伴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开展,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施展自如,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幅幅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兰薇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646855/59/1445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