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国最有艺术范儿的“城堡”,为什么在醴陵?
2024-04-08 10:04:48 字号:

中国最有艺术范儿的“城堡”,为什么在醴陵?

醴陵最有艺术范的地方在哪?

是新颖独特的中国陶瓷谷?是文脉赓续的渌江书院?还是人群熙攘的一江两岸?

图片

要说艺术范,其实醴陵还有这么个地方,岁月沉淀造就了历史韵味,光华内敛掩不住艺术魅力:没有新潮的装饰,没有独特的造型,红砖楼宇是这里的主基调,带着三角形大屋顶的苏式建筑藏在其中,既像是工厂,又似学院。漫步其中,入目连绵的红砖墙又让人感觉恍惚间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城堡”。

图片

这里是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走在这片陶研所的旧址内,这句话自然地在脑海里浮现,所谓“艺术范”,在这里也不是什么奇异的装饰,而是因艺术大师们,在此齐聚一堂。

艺术味非常浓

你能想象,汇聚了十几位陶瓷艺术大师共同心力的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吗?

走过排排楼宇,寻着一处被树荫淹没的空地,两旁是有着天桥相连的7c和7d楼,这样一处看上去只适合乘凉的地方,却是国礼瓷的诞生地。

图片

将这里的时间往前拨动39年,大树变幼苗,鲜艳的红砖褪回了它的本色,两个巨大的花瓶瓷坯出现在眼前,忙碌的人群包围着它们。

图片

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的王震,为访问日本,预备外交礼品瓷,选择了湘籍画家黄永玉画稿,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制瓷。

为了完成制瓷任务,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大师们毫不吝啬地挥洒技艺,熊声贵、唐锡怀等一批大师都以黄永玉的画稿为原型,创作出陶瓷作品。最终,黄永玉选择了与自己的画稿最为契合的唐锡怀和熊声贵的作品。陶研所技术人员又将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结合,攻克了制模、注浆、淋釉、烧成、冷却等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制作出高1.6米的蓝釉荷花瓶。

图片

王震同志观看赠送日本广岛市的大花瓶

“当时一共烧制了三对、六件花瓶,最终选取品质最佳的两件。”曾经在陶研所工作的徐建章老师就是当时国礼瓷制瓷小组的副组长,还保留着陶研所时期的工作记录和照片。

图片

徐建章老师保存的老照片

国礼瓷的制作场景

“这些树都长这么高了,”徐建章老师指着七号楼天桥下的空地,“这个照片就是在天桥上拍的,这一排当时都是设计室。”

图片

图片

穿过边上一处不起眼的小门,一座古朴的烟囱映入眼帘,徐老师介绍,“这个烟囱下面,就是陶研所最早的窑,国礼瓷花瓶就是在这里烧制的,这里以前才是陶研所的正门。”

图片

这里是醴陵最早承制国家用瓷的机构。据初步统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陶研所先后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研发、制作生活用瓷及国家礼品瓷达1500余件。

回首来路,不知道自己刚刚走过的小路上,又曾经诞生过怎样的巨制,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朋友圈有点广

“这个楼为什么是绿色呢?”离陶研所的大门不远,绿色装饰的2号楼,在如今大部分都是红砖装点的陶研所内,显得有点突兀,每一个来此的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图片

徐老师揭开了谜底,“其实是为了防空,当时国际局势不好,在设计的时候就是绿色的。”

这处绿色的建筑是曾经的湖南陶瓷陈列馆,它的前身是醴陵城关镇陶瓷馆,成立于1958年。这里是收集湖南各地以及国内外名窑瓷器集中展示的展览馆。著名作家沈从文,曾经多次将收藏的明清古瓷赠给陶研所,曾经就保存在陈列馆中。目前,该馆正在改造中,将于不久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着这座城堡的辉煌历史。

徐建章老师的笔记里,还清晰地记录着陶研所“交朋友”的往事。林家湖等老艺术家,曾带队赴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国进行技术支援;醴陵陶瓷业的国光、群力、全胜、永胜等瓷厂也有不少来自陶研所的人才;1978年左右,陶研所组建日用瓷组,专门支援省内各瓷厂,为内销、外销瓷设计花面,建湘瓷厂、新化瓷厂、铜官窑等都曾经有陶研所的精英骨干进行支援;1989年,应国家外贸部门邀请,陶研所唐锡怀赴突尼斯技术援助……

图片

陶研所无愧于湖南陶瓷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并走出了一大批陶瓷人才。笔记里的一行行记录,历史上的一道道涟漪,走过旧址里一间间昔日的工作室,好像看到陶瓷大师们的身影走出房间,穿过林立的红墙,走向四面八方,一个个身影,串联起一幅昔日的陶瓷盛景。

金招牌依然亮

历史是城市独特的记忆,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脉,陶研所就是醴陵陶瓷文化的现实载体。如今的陶研所经过了翻新,内里却还是当年。每一个建筑,陶研所的老人都可以讲出一段属于它的传奇,历史融进了这处旧址的里里外外。

图片

现在的陶研所5号楼,也叫做大师楼,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十位艺术大师选择在这里开设工作室。更让人动容的,是原先陶研所的艺术大师们,如今重新回到了故地。

图片

黄选贤工作室

“回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回原来的老工作室。”黄选贤是回到陶研所的大师楼开设工作室的艺术大师之一,归来再见,风景如故,“回来这里,是对陶研所的情怀,更重要的是陶研所培养了我,我要继续发光发热。”除了黄选贤,还有朱占平、周益军、徐建章、熊晖、刘劲松等也是原先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大师,他们的故事,仍在这里延续。

图片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2023年8月,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在陶研所正式挂牌,旨在将陶研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集研、检、产、学、游于一体的开放式新型研发机构,重塑湖湘瓷业百年荣光品牌。

从清末湖南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公司,到新中国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再到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陶研所这座陶瓷艺术的“城堡”在历史的波澜中屹立不倒,它见证了陶瓷艺术的繁荣与辉煌,也见证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而今天,它依然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更多的人来探寻它的奥秘,体验它的魅力。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青云北路)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青云北路315号

小攻略:

一个人信马由缰的闲逛,或是感受春光与历史的交融,或是打卡醴陵陶瓷的丰碑,陶研所都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地点。从醴陵火车站出发,可乘坐4路公交,在陶研所站下车;从高铁醴陵东站出发,可乘坐12路公交在陶瓷烟花市场转4路公交,在陶研所站下车。

游览事项可咨询: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管理部董双雄,电话:0731—23227758,18974866656。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蒋百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