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的今天,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在全民怀念他的日子里,瓷都醴陵人的思念因为陶瓷而具象化了。陈设在毛主席纪念堂的釉下彩蓝芙蓉纹大花缸,就是醴陵群力瓷厂1977年为纪念堂特别烧制的。它寄托着醴陵儿女对新中国缔造者的敬仰之情和无尽思念。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20世纪的1976年。这年11月,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委托湖南省制作纪念堂用瓷,湖南省轻工业局将这项任务交给曾为毛主席生前烧制过生活用瓷的醴陵群力瓷厂,群力瓷厂安排副厂长胡建球负责组织生产。
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配合下,群力瓷厂组织了30多名设计人员,共设计了60多种产品器型和花面图案。鉴于毛主席生前喜爱胜利杯,设计人员确定纪念堂大花缸的造型仍以胜利杯的器型为基础,装饰花面以芙蓉花为题材,精心设计各种不同形态的芙蓉,象征着“芙蓉国里尽朝晖”和湖南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切怀念。
1977年2月1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对图纸和题材构思表示赞许,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设计人员邓文科(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丁华汉、李小年反复修改,在两天内绘制出了效果图。经2月4日和2月8日两次复审比较,从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送去的130多张图纸中,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设计的67号造型图,醴陵群力瓷厂设计的69号芙蓉花装饰图被选定为大花缸的定型产品,其规格高为42厘米,直径60厘米(外径),生产数量为12个;芙蓉花方肩茶壶、壶盘20套,芙蓉花莲子杯、杯托60套,芙蓉花大号胜利杯、杯托400套,芙蓉花大号棋子烟缸 100 个。大花缸陈设于纪念堂瞻仰厅,胜利杯、茶具和烟缸陈设在纪念堂东西接待厅。
指挥部要求这些瓷器要庄严肃穆、美观大方,做到“七个一致,八个不准”。即大小一致、高矮一致、重量一致、颜色一致、线条一致、花型部位一致、白度一致;不准有变形、不准有黑点、不准现毛孔、不准有接缝、不准有釉子、不准有釉面不光、不准有灰砂、不准有擦伤。为此,成型、彩绘、烧制等工艺都需要攻坚克难。
在醴陵,原来较高的花缸,坯体大都是由上下两部分接上去的。但指挥部要求花缸不能有接口,因此,必须一次拉坯成型。面对挑战,群力瓷厂的陈月发、周谷良等人采取了接力拉坯的办法,即拉坯师傅一个人在那里拉,同时,另外两个人抓住他的手臂一块使劲,这样才能拉起来。你想想看,要把几百斤重的一团瓷泥拉成 40 多厘米高,又比较薄的器物,这要费很大的力气,是个重体力活。所以,厂里给他们每天每人半斤肉、半斤大米的补助。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也算是很好的待遇了。
蓝芙蓉大花缸的彩绘,要分多种颜色水1000多笔。为加快工作进度又确保质量。唐汉初老人的弟子张震创造了双人配合分水新工艺。经过工厂彩绘人员认真操作,精心绘制,创造了大花缸内外2平方米的面积无斑点、无掉砂、无压釉、无色脏、无变形的最佳效果。
芙蓉大花缸的烧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前几次烧制,花缸总是底部开裂,眼看快要到交货时间了,还没有一个成品出来。厂领导着急了,因为这是个政治任务啊!于是,大家白天拉坯,烧窑,晚上坐下来开会分析,找原因想对策。拉坯师傅周谷良通过仔细观察,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这可能是泥料太细的缘故,需要加粗原料,这样能使水分很快地排出来。后来,按照周师傅的提议,重新调配原料,让泥料变粗一些,这一招才解决了问题。
1977年6月7日,毛主席纪念堂用瓷接近全面完成时,湖南省轻工业局陶瓷玻璃工业公司负责人,在醴陵群力瓷厂主持召开了审查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计委、省轻工业局、中共醴陵县委、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代表,以及群力瓷厂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大家一致认为,纪念堂用瓷器型美观,规格一致,新颖大方;装饰构图疏密适当,既丰满又不累赘,洁白的质地映出釉下彩蓝芙蓉花,格外晶莹璀璨,端庄肃穆,完全符合毛泽东主席生前爱好和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对产品的要求。
6月20日,毛主席纪念堂用瓷生产全部完成,当天下午在群力瓷厂召开了“湖南人民向毛主席纪念堂敬献釉下彩瓷花缸、茶具大会”,到会群众千余人,大会主席团有省地、县,省轻工业局、陶瓷玻璃公司、陶瓷研究所、省属有关单位等,大会由时任中共醴陵县委书记丁益宏主持。6月22日,毛主席纪念堂用瓷全部运送北京,常伴毛主席左右。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兰薇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646843/91/1425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