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1915到2024,历史的釉光穿越百年而来
2024-09-21 17:33:49 字号:

从1915到2024,历史的釉光穿越百年而来

前 言

全世界每10个陶瓷杯子,就有4个产自醴陵。近年来,醴陵围绕日用瓷、电瓷、艺术瓷、陶瓷酒瓶、陶瓷机械装备等产业打造细分产业链,产品包括日用瓷、工业瓷、艺术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目前,醴陵陶瓷产品畅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瓷占世界市场30%左右,日用瓷占世界市场14%左右。

2024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29日—10月3日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醴陵融媒派出多组记者,深入各类陶瓷企业和大师工作室,从产业、生态和市场等方面入手,探寻醴瓷的古韵与新生。看“千年瓷都”醴陵,如何“新”火燎原。



清末,国事衰微,民生凋敝。两位经历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湖南人熊希龄和文俊铎,以一腔热忱开始了他们的“实业救国”。1904年,两人合力在醴陵姜湾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并在次年成立湖南瓷业公司。为降低日用瓷中的铅毒,醴陵人独创了清雅、素洁的釉下五彩瓷,并采用“三烧”的制瓷办法,让成品不仅耐磨损、耐酸碱,还褪色,不含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成为陶瓷工艺革新的划时代创举。

图片

1915年,釉下五彩瓷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上世纪50年代,这些釉下五彩瓷,走进了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南海,获得毛泽东的青睐,赢得了“红色官窑”的美誉。


成为“红色官窑”

据《醴陵文史》记载,毛泽东晚年喜爱醴陵瓷,醴陵曾多次承担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任务。1957年,醴陵首次承接国家用瓷任务;1958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功改制蝴蝶兰胜利杯;1971年9月,接受为毛泽东试制釉下彩餐具和烟灰缸的任务,并按时完成送往北京中南海;1972年,为中南海定制包括毛泽东使用的生活用瓷;1974年5月,烧制带盖鱼盘、浅型大碗共140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用瓷系列

1974年秋,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湖南,并在湖南逗留了114天。当时的毛主席年事已高,不便握持太重的瓷器。恰逢临近他的生日,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提议,给毛主席烧制一批内外双面花、轻薄耐用、保温效果好的釉下彩瓷器,群力瓷厂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

图片

群力瓷厂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采用在生坯上绘画,碗内双勾描线、釉下分水填彩的工艺,设计出代表四季的“芙蓉”“月季”“秋菊”和“腊梅”图案的花卉碗。

“当时集中了醴陵最好的工人和工艺,还采用了氧化铀作颜料,可以让颜色保持艳度。最终呈现的成品瓷碗瓷质晶莹如玉,轻巧精美,碗的口径不超过12.5厘米,重量在126~132克之间,口壁厚1毫米左右。”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研发部副部长肖迪强介绍,双面釉下五彩的制瓷工艺在当时没有过先例,但醴陵的工人还是克服了技术难关,并采用了“三烧制”的高难度技术。最终烧出成品两万余件,从中精选出佳品40件送给毛主席。这批瓷器也代表了当时中国釉下五彩最高制瓷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1974年双面花毛瓷碗

毛泽东主席收到这批瓷器后非常满意,他还拿了两个瓷碗碰了一下,称赞道:“家乡的瓷器真好啊!”根据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吴连登回忆,“他用上醴陵瓷器后,就没有换过,一直到他老人家临终前吃的最后一顿饭,使用的都是醴陵的餐具,是湖南的乡情伴随着他老人家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如今,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历史背景,这批釉下五彩瓷餐具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同一时期制作的“毛瓷”,也成为红色收藏界的收藏经典。2013年6月,香港举行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上,备受关注的毛泽东生活用瓷釉下五彩瓷碗(一套五件)以800万元的天价摘得“标王”桂冠,成为全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也打破了“红色官窑”湖南醴陵瓷器的最高纪录。

“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超越了历史的工艺,加上器型美、数量少,那一时期的醴陵瓷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情感信息,有着特殊的意义。”肖迪强认为。


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醴陵陶瓷历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工业发展史。尽管随着国营企业的变革和改组,醴陵八大瓷厂在上世纪末逐渐没落,但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开始接过接力棒,再次重振醴陵瓷辉煌。

图片

作为“国瓷”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群力瓷厂一直与国家外交部、人民大会堂等单位都有着长期的业务往来。“1996年群力瓷厂破产,中间有几年时间,人民大会堂没有使用醴陵的瓷器,这些业务关系也随即中断。但我们一直与人民大会堂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所以当时创立振美陶瓷是接过了延续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身份的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下岗再创业自救。”2005年,秉承着“振兴国瓷、追求完美”的理念,从群力下岗的张建美和江林共同创办醴陵振美陶瓷。“最开始的十几个工人都是以前在群力负责国宴瓷的,本身没有技术壁垒,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可以说我们是站在醴陵几代陶瓷人的肩膀上进行传承和发展。”高级工艺美术师、振美陶瓷副总经理江林说。

图片

一件能够被冠以“国瓷”之名的釉下五彩,要经历配料、打磨、成型、施釉、彩绘等大大小小100多道工序,才能最终被摆上国宴餐桌,是国家形象的展示。创业中,张建美利用自己在北京从事过多年瓷器销售的经验,江林则积极开发新的国宴用瓷和国礼用瓷,凭借优雅造型、博大内涵和过硬质量,振美陶瓷重新获得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和外交部礼宾司的认可。

2006年,随着《丹凤朝阳》的交付,人民大会堂中断7年之久的醴陵瓷器在振美陶瓷得到了延续。此后,振美陶瓷以超过一年一款(套)的速度,为人民大会堂开发新产品,产量超过150万件,为外交部礼宾司提供各类国家领导人、各驻外使领馆出访用国礼瓷近万件,“目前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会议会谈所用瓷器,振美烧制的陶瓷占了90%以上,大大超过了醴陵过去几十年开发及生产国家用瓷的总量。”江林说。

图片

图片

人民大会堂的信赖,无疑为醴陵陶瓷做了一个最佳“活广告”。而要让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曲高”而不“寡和”,就要主动走向大众。近几年,振美陶瓷开始尝试用“国瓷”的工艺,与国内知名大企业进行合作,进行高端瓷器定制。同时,接受小范围批量、定制化生产,将精美的釉下五彩瓷推向更多家庭。

“现在的釉下五彩瓷对于醴陵而言,更多是担负了城市名片的使命。我们也希望更多消费者能够拥有醴陵釉下五彩瓷。”江林还表示,如果说振美陶瓷用一家之力振兴国瓷,“国大师”黄小玲就是在用一己之力推广醴陵陶瓷。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这些都是黄小玲身上的标签。从12岁开始接触陶瓷,今年是黄小玲与陶瓷打交道的第44个年头,她早已认定这是一辈子的事业。

图片

“其实每一个醴陵陶瓷人都在坚守,不单是为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更是为了醴陵陶瓷的品牌。在我们这个行业,工匠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地在工作室里画,画一辈子。在我看来,工匠精神融在每个醴陵陶瓷人骨子里。”与“泥和窑火”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的黄小玲,成为千年瓷艺当之无愧的传承人。

2000年,黄小玲成立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在汇集一批著名工艺师、美术师的基础上,她传承传统釉下五彩瓷艺术手法,不仅大胆创新,注入时尚元素,更以恬淡雅致、独具灵秀而闻名。此后,她的《虞美人》《牡丹花瓶》《牡丹》《紫藤花》《绣球花》《竹报平安》《满园春色》等20余件作品先后参加海内外各种展览评比,屡获大奖。

图片

图片

香港评论家蔡清伟曾说:许多收藏黄小玲作品的收藏家有这样一种感受,每次下班回家不管有多烦躁,只要看到黄大师的那些精致的花鸟陶瓷艺术品,心情就会无比舒畅,就如同繁重生活的一股清流,洗涤我们周遭的污浊,还内心一处宁静。

2010年11月,黄小玲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站在职业生涯高点的她,当时年仅42岁。2013年,黄小玲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图片

“向上为醴瓷发声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必须要做的。我们认为釉下五彩瓷是瓷器中最顶尖的存在,但是人家用不上,就永远不知道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好,所以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坚持在做文创,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认识醴陵陶瓷,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黄小玲都会设计一款釉下五彩瓷伴手礼;每一次出席全国两会,她都会带去自己制作的釉下五彩胸针、瓷杯等“醴品”,黄小玲总是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宣传、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

除了现身会场,黄小玲还带着醴瓷“登堂入室”:黄小玲的双面瓷板画《喜上眉梢》《金玉满堂》进入代表团驻地摆放;黄小玲以牡丹、荷花、绣球、山茶为元素创作的大型瓷板组画《四季同春》,获得了由人民大会堂颁发的第93号永久收藏证书,并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三楼……

图片

这几年,黄小玲还开始尝试走进直播间,让醴瓷通过云上“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种草”醴瓷的泥香雅韵。“有人欣赏,有人认可,才有市场!每个人都自带流量,可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有时无形中的宣传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黄小玲说道。

“登堂入室”、向上发声、触网直播,这些匠心独运,成就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美名远扬。黄小玲说,前几天还有个岳阳的女孩子通过网络找到她,希望在中秋节后来醴陵向她学艺。

瓷器,曾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了责任与荣光。如今,以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代表的“湘瓷”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中西文化和百姓生活。原来,“高岭之花”只要足够“灵气闪耀”,也不必走下神坛。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菊婵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