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令我着迷的,不过如“瓷”
2023-10-29 18:54:47 字号:

令我着迷的,不过如“瓷”

图片

中国陶瓷谷全貌  肖邦魁 摄


跨入陶瓷博物馆,当宽大的玻璃门在我身后悄然合上的那刻,现实与历史仿佛被隔了开来,周围的气场瞬间发生着变幻,将我从繁华的现代文明城市带入了陶瓷世界的前世今生。

日本、韩国、印度、德国、法国、刚果金等十多个国家的陶瓷珍品在展厅陈列,形态各异,在射灯下闪着温润的光。瓷,这一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艺术品,究竟诞生于何时,它的身上传递着这块土地上的什么信息?从资料里读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最早阶段,距今约三万年,人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骨器和木器进行劳作,懂得用火熟食、驱赶野兽,在征服自然的历程中逐步进化。图文并茂的介绍里,能了解到民族和民族怎么共同发展,信仰和信仰如何相互尊重,文化和文化怎样和睦相融。

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也有八千余年,从原始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进化到秦汉隋唐三彩与宋代五大名窑,再演化出元明清景德镇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醴陵釉下彩……

火烤烟熏的泥土味、瓷窑味,是史上制瓷的开篇。经考古发掘,醴陵在已发现的二十多处古遗址中,有17处属于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西周时期。古窑址、窑火,陶匠,在这里构成一副繁忙景象,将历史浓缩成了一部古老的线装书。光着臂膀古铜色肌肤的男陶匠,以弯背如弓的姿式,或挑、或搬、或装窑;美丽的制陶女配合得十分默契:拉坯、上釉、雕花,将满腔温婉情思,揉进了泥土,手里抟出的情感,像连贯在岁月上的纤绳,把男人们的心一点一点拉近;一个杯碟、一只壶体、一尊人像的成型,便是他们爱的结晶。

“宋元看五大名窑,明清看景德镇官窑,近现代看醴陵窑。”陶瓷业界专家如此评价过。

是的,醴陵窑至今保存完好,原址就在千年古村沩山。2021年,以沩山为代表的醴陵窑被列为第七批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一直有心去枫林镇探访宋元青古窑址,因琐事缠身而没能成行。这一刻,我竟然与它相遇了,窑址再现场景,草长莺飞,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以其默默无声的坚守,关注着百万醴陵儿女;在时间的隧道里,我了解到,群山绵绵中,这里的瓷窑一片连一片,云烟缭绕、人声鼎沸,场景分布有一万六千平方米。我的目光在窑址场景出土文物之间游走,就像走在历史的叶脉上。忽然,那首天籁之音《青花瓷》隐约在耳畔萦绕,直抒中华陶瓷艺术神韵。但,又怎能掀得开千年陶艺神秘美丽的面纱?

“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国瓷”“醴陵的玫瑰”等顶级称谓,从一座座瓷窑溢出、从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溢出、从一位位能工巧匠的双手溢出;顿悟,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洪荒开拓中走来的。

图片

中国陶瓷谷之陶瓷博物馆 肖邦魁 摄


驻足历史文化名城馆,试图去触摸壁上的一幅巨大画卷,分明听见,在我指尖触及的地方,有一滴水从凝聚到滴落,发出“叮咚”一声脆响,这声音,绕梁不绝,整整两千余年。

站在《千年圣火》巨型壁画前,“城厢演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醴陵老建筑、老城墙、老码头、城门、县衙门、文庙……很老的图画、物件泛着深黄,涂满寂寥,使得我无法分辨和想象其街市的大略形貌,思绪在历史与现实的际遇中游来荡去。我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地方古籍和历史文献的文字堆里,期望在故纸与旧话中去理解历史的变迁,去发现瓷都古代社会的民俗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

正准备挪步,涌进来一群观众,他们站在画前凝视着,以一种特别的表述赞美巨画,实际上是赋予了醴陵瓷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特殊地位。他们说:“讲醴陵变化,如今是翻天覆地,当年我们在群力瓷厂,设备落后,人倒是干劲足。如今好,高科技时代了,设备先进,工艺技术提升,产品也不再单一。”这发自肺腑的几句话,顿时激活我藏匿在岁月深处的记忆。

群力瓷厂,醴陵谁不熟悉?已退休的父亲,当年就是群力员工。父亲从事木工岗位,做得最多的,是装瓷的框。精美绝伦的碗、盘、杯、盏、瓶等高级瓷品,装进父亲亲手做的框里运送出城,远销国内外。“六个年头里群力瓷厂获得国家金奖两个,可谓名扬天下。” 父亲每每提及,仍是一副极尽自豪的模样。

或许,只有世代被瓷音抚慰长大的醴陵人,才能真正读懂《千年圣火》背后的辛酸、苦楚、落寞,从而提炼出一种精神,那便是不纠结于历史的兴衰,以勤劳、智慧、拼搏,豪气,创造出一轮又一轮的辉煌!

有位作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凝固的历史,更是考量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体。中国陶瓷谷在信仰,崇尚,理念,追求,品格,操守,价值诸多方面,用文化培根铸魂,成功举办过数届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百万游人和客商到醴陵进行陶瓷交易与陶瓷研学。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醴陵调研陶瓷产业时表示,醴陵陶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载体。任意翻开一部中国陶瓷史,肯定不会缺了醴陵、醴瓷的身影。

图片

中国陶瓷谷之瓷器口 肖陵摄


面向着瓷谷,瓷器口风情文化街在其右侧。街不算长,极尽醴陵文化古韵,这韵味浓得叫人回味无穷,却又不知如何考究。

街的入口有一座巍然独立的御赐牌坊,额坊上方刻有“圣旨”和“功勋坊”,字体苍劲有力,但等不及你探究它的神秘与来历,巍峨的街门又会将脚步牵了过去。街门古香古色,砖木结构,门为方形,上书“瓷器口”三个大字,颇似历史剧中常见的门楼模样,那气势,惹得你不自觉地要往里走,街道甚宽,青石板铺就。街里没有普通住户,所见木楼多为商铺:釉惑斋、四德窑、乐雅陶艺,湖南官立瓷业学院、醴陵国学馆等等,一望可知是既卖瓷,又交流学习瓷艺的店堂。

我着迷那些瓷器店,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有优雅如仕女的瓷瓶,有玲珑似星星的挂件,还有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狗、小猫小鼠。这些凡尘日子里的物件,或朴拙或精致或华丽,一一打量过去,一件老瓷会翻腾起藏匿在岁月深处的记忆,它的寂然无语,能把久远的故事一下子剥开,一件件落到眼前,令你一时唏嘘再到无穷追忆。但很多时候,我只是抚摸,欣赏,而不买,不买的原因是担心丢三落四,是担心顾此薄彼,是担心囊中羞涩承担不起。如此,往往要在跨出店门前自我安慰一番:这些有故事的瓷都是我的,不过存放于此罢了。时不时地,我再来看看,在品味中将经年的旧事,揉入到欢喜的享受里去罢。

老瓷老酒是一种美,大俗大雅也是一种美。广阔的蓝天下,瓷器口与陶瓷谷建筑群一上一下,一表一里,相映成趣,就如同是一幅恰如其分“留白”的画。在这里游逛,往往会碰到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他们来这儿是寻找古味的,逮着了珍贵的陶瓷文物,美滋滋地掏口袋付款,甚至会忘记了讨论价钱。即便碰到个头儿高,鼻梁挺、深眼窝的老外也不为奇,老外来醴陵订购瓷,必定要在陶瓷谷这一片区溜达,翻译告诉他们,瓷谷这座艺术城由意大利其首席设计师迪斯特罗·安德里亚ANDREA EESTRO亲自主持,九易其稿而完成,建筑艺术融入了多种风格,包含着醴陵元素,有着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科学价值。老外们听得精神抖擞,看得两目生光,竖起大拇指,说出一串国人都听得懂的词:中国,ok,瓷都醴陵,ok。

图片

中国陶瓷谷之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街区(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醴陵实践基地) 肖邦魁 摄


中国陶瓷谷,醴陵人称其为“瓷谷”,叫得利落,且极为厚重。1915街区全称“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为瓷谷的一部分。新中式风格建筑是刻在陶瓷谷的另一道独特“风景线”,整体设计讲究隔断、曲折,在天地中无意增添了许多小情趣;九曲水街高高地挂起红红大灯笼,再现醴陵的盛世繁华;错落有致而颇具艺术情调的大师楼、民宿、瓷坊、青创中心,拍卖中心,总能给人一种古韵今风,商贸发达的欢天喜地之感。许些游客融入景色当中,竟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描绘,便以地盘大,建筑奇,瓷器美以及1915的雅来表述内心的激动与喜爱;有人比喻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1915,它都为艺术城的中心位置,似是瓷谷的眼睛,分不开,挪不得的。细思量,这话还真有几分贴切。

2023年5月,湖南省首个“中国文艺两新”聚集区醴陵实践基地在1915街区正式挂牌,醴陵市“文艺两新”人才陶瓷精品展同步开幕,我以市文联工作人员的身份全程参与各项工作。从家出发,十来分钟的车程足以听到不同的司机讲些话,又因为终点是1915,话里话外满是瓷。有时说,街区举办的《中菲文化艺术交流》《中华汪氏艺术家联合会艺术展》《腾讯文化生态大会》都很轰动;有时说,釉下五彩瓷因醴陵而生,醴陵人偏爱扁豆双禽瓶;车站,广场,不少人家装饰柜都会摆放,看着亲切;有时说,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艺术家为瓷而来,乐得在1915民宿区住下等等。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位司机上车就告诉我说:我姓文,东堡人,醴陵瓷业名臣文俊铎是我祖父堂叔的儿子,文俊铎细时聪明伶俐又顽皮得很,有一套捉弄人的本事,他爹看准了儿子做得成一番事业,教导说:你要是以占了别人便宜沾沾自喜,就是犯了人生大忌:鼠目寸光!人活一辈子,心里要装着别人,为他人谋福祉,形象才立得起来;后来文俊铎中了举人,后来与熊希龄先生赴日考察,引进瓷艺技术回醴陵立学堂,设公司,后来釉下五彩瓷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讲的故事我虽然很熟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里复听,倒一点也不觉得无趣。他还告诉我,为谋生计在上海开计程车将近二十年,与外乡人说说醴陵人、醴陵瓷,能缓缓思乡的痛。我记得那天我本想说点什么,可站点到了,我下车,他也跟着下车,跨步到“瓷彩中国,1915国际醴陵文化特色街区”字样的高楼下,要求我替他拍一张照,说是发给吴侬软语的上海人看看,让上海人懂得,中国陶瓷谷在醴陵一说,他没打诳语……

有天下午,一对老人来馆里浏览参观,临近下班,还坐在展厅门口看得津津有味。我问他们从哪儿来,是否需要帮忙打车回家。他们摇头又摆手,说家住官庄镇,进城就是玩的,在瓷谷图兰朵酒店开房住宿,几步之遥,不着急走的。

俩老人相争告诉我,他们的女儿从事陶瓷艺术工作,八年前去了澳大利亚墨尔本打拼,一直说要回家陪他们来瓷谷的。他们说着拿起手机拨微信视频,大声说:女儿呀,你说的瓷谷在这,我们来了,你也看看吧,我们坐的这地方叫,叫1915……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我接过话。

“爸,妈,女儿不孝……今年过年我一定回家,陪你们逛遍瓷谷……”

听着,我不禁鼻子发酸。想瓷谷、醴瓷,被醴陵人爱得这般深沉!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晓菲 肖邦魁

编辑:匡凤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