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安局芦淞分局网安大队对辖区内互联网企业和单位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发现湖南音之源传媒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及未采取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等违法行为,决定给予该公司行政处罚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
处罚依据何在?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从此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有了基础性的法律框架,有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法”。
推进网络空间治理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民人数全球第一。繁荣的背后,网络世界也呈现“野蛮生长”的一面。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生态问题频发,各类有害信息屡禁不止。”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6个月的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妙网卡盟”“新宝娱乐”“上海夜网”等一批传播虚假信息、游戏赌博、淫秽色情的网站被依法关闭,维护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在株洲,网络生态治理工作也在蹄疾步稳地进行。“净网2019”等专项行动正有序开展,进一步营造了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
其实,2018年我市就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实施了“清朗舆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现上报“微攸州”“人民之家”等违规发布新闻或传播谣言的微信公众号,先后约谈“株洲之窗”“株洲58同镇”“攸州在线”“株洲楼盘网”等自媒体负责人,查删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处理违法违规帐号15个,关闭了多次违规屡教不改的“艾特V醴陵”等微信公众号。
同时,市委网信办联合公安、工商、文化执法等部门开展了扫黄打非、清理整顿政务媒体类僵尸微博微信账号、泛娱乐化不良信息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及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络直播专项整治、游戏网站巡查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对市场全面排查,对相关有害信息进行了持续清理和整治。
搭建网络预警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领域的“基本法”,对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做了全面规定。我市也有网络运营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处罚。
去年3月26日,市公安局网技支队接到省公安厅网技总队《关于我省部分重点网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情况通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网站系统被留有后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漏洞。
经查,网站的建设者及运维商——湖南中科智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执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决定给予该公司行政警告处罚,并要求其限时整改。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相关条款对“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要求。对此,我市早已未雨绸缪。
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通报预警平合建设,在全市26家重点单位部署流量监测前置设备,对全市362个重点网站进行网上监测。此举有效提升了我市信息网络安全的监控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预警平台的威力逐渐显现。今年2月,我市发布2018年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年度报告,全年监测到网站漏洞、恶意攻击、网站暗链、黑页等安全事件,下发限期整改书140份,安全事件通报3份。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在维护网民权益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法律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在畅游网络的时候,也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网络空间内造谣生事,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今年5月1日,茶陵县公安局查处一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违法视频案件。违法行为人李某因涉嫌利用网络发布违法活动信息,违反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被茶陵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
当前,病毒软件、黑客攻击时有发生,网络谣言、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强化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成为治本之策。
去年9月,市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针对社会公众关心的钓鱼网站、假冒热点、勒索软件、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活动期间,株洲媒体共发表相关宣传文章200余篇,总计阅读量突破50万,网友互动留言上千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有效提升了全市居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了群众对网络犯罪行为的防范能力。
同时,我市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演练,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对重要网络设施和大数据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排查安全隐患,夯实了网络安全基础。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邓伟勇
编辑:郭汉军
本文链接:https://wap.lilingnews.com/content/2019/05/20/5595022.html